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9
0
IT 管理

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系列 第 9

Day 9.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:「通靈力」與「韌適力」,重新定義成功:從「達成目標」到臣服中「持續進化」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通靈力 專注於「看見未來」與 韌適力 專注於「臣服與進化」——將我們的討論從「組織能力」的層面,提升到了「組織意識與哲學」的層次。

這個組合探討的是組織內在的一種根本性張力與和解:我們一方面要極盡所能地運用智慧去洞察、去預見;另一方面又要保有全然的謙卑,去接受、去順應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現實,並從中找到蛻變的力量。

具有 通靈力韌適力 並重的組織,宛如一名衝浪者;
通靈力 (看見未來):是衝浪者站在岸邊,閱讀海浪的紋理,感知洋流與風,判斷出哪一道浪最有可能形成完美的浪壁。這是遠見與預判。

韌適力 (臣服與進化):是衝浪者划向那道浪,在浪起時奮力站上浪板的那一刻。從此時起,他無法再「控制」浪,只能**「臣服」**於浪的巨大力量,用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去感受浪的變化,不斷調整重心(韌性)與方向(適應),與浪共舞。每一次成功的駕馭,都讓他成為一個更懂浪的、進化了的衝浪者。

基於「看見未來」與「臣服與進化」這兩個面向,我們應該重新定義什麼是「成功」

1. 心態的轉變

在深入探討組織如何轉變之前,我們必須先從一個最根本的地方開始:我們如何定義「成功」。這個定義,將會像作業系統一樣,在背景中默默地決定組織的一切行為。

1.1. 傳統成功定義:以「地圖的終點」為喻,強調預測與達成

傳統的成功觀,如同拿到一張精美的藏寶圖。這張地圖詳細繪製了路徑、標示了里程碑、並在終點畫上一個大大的 X。成功,就是準確無誤地按照地圖路線,在預定時間與預算內,到達那個 X 標示的終點。這張「地圖」,就是我們透過**「看見未來」**所制定的年度目標、KPI 或 OKR。它給予我們確定性、安全感,以及對未來的掌控感。在一個穩定、可預測的世界中,這套模式無比高效。

1.2. 新的成功定義:以「羅盤的旅程」為喻,強調進化與航行能力本身

然而,在今日變動不居的商業世界,我們腳下的大地本身就在不斷漂移。昨天的地圖,今天可能已經無法對應真實的地形。因此,一種新的成功定義應運而生:成功,不再是到達地圖上某個固定的點,而是指組織在這趟未知的旅程中,持續運用「通靈力」來觀測海況、手持代表核心價值的「羅盤」,並以卓越的「韌適力」駕馭風浪、提升航行能力的過程本身。

1.3. 核心轉變:成功的標準從「結果的達成度」轉向「過程的進化度」

這個心態的轉變,是將成功的衡量標準,從一個靜態的、關注「結果的達成度」的視角,轉向一個動態的、關注「過程的進化度」的視角。我們不再只問「我們做到了嗎?」,而是更關心「我們從中進化了嗎?」。

2. 為何需要重新定義成功?傳統目標管理的陷阱

在一個強調「臣服與進化」的組織中,若依然沿用純粹「達成目標」的成功定義,將會產生三個致命的陷阱,它不僅無法適應未來,更會懲罰那些試圖適應未來的行為。

  • 2.1. 懲罰誠實的學習
    當一個團隊透過實驗,勇敢地「臣服」於真相,證明了最初設定的目標是錯誤的或不再有價值時,傳統的績效體系會判定他們「失敗」。這等於是在懲罰說真話的人,並間接鼓勵團隊為了帳面上的成功而「假裝地圖依然有效」,最終將組織引向更大的失敗。

  • 2.2. 鼓勵短視的固執
    為了達成一個在年初設定的目標,團隊可能會刻意忽略「通靈力」在年中捕捉到的新市場訊號,因為這些新市場訊號會挑戰、甚至顛覆原有的目標。結果可能是,團隊「成功」地攻下了一座早已沒有戰略價值的山頭,贏了戰役,卻輸了戰爭。

  • 2.3. 扼殺意外的創新
    許多偉大的創新都源於意外的發現。一個過度專注於達成地圖終點的團隊,會失去探索沿途風景的興趣,從而錯過那些偏離主航道、但可能通往新大陸的意外洋流。它極度優化了「可預測性」,而真正的創新,本質上就是不可預測的。

3. 組織從「機械式管理」走向「有機式生命體」

重新定義成功,其背後更深層的意義,是驅動組織完成一次從世界觀到運作邏輯的根本性蛻變。

  • 3.1. 世界觀的轉變:從「組織是機器」到「組織是生命」

    • 機械觀:視組織為一部為了特定產出而被設計的機器。各部門是齒輪,員工是零件,管理者的任務是優化流程、監控產出、確保一切按設計圖運轉。
    • 生命觀:視組織為一個複雜的、活生生的有機體。它與所處的商業生態系共生,擁有自我調節與學習的能力,追求的不是效率最大化,而是長期的健康與繁榮。
  • 3.2. 運作邏輯的轉變:從「線性因果」到「複雜湧現」

    • 機械式:遵循固定的、線性的因果邏輯,深信「輸入 A 必然得到輸出 B」。世界的法則是計畫與控制。
    • 有機式:遵循簡單的原則與互動,在過程中允許解決方案「湧現」出來。世界的法則是感知與回應。
  • 3.3. 資訊流動的轉變:從「指令與控制」到「感知與回應」

    • 機械式:資訊是權力,向上集中;指令是命令,向下傳達。這是一個中心化的處理器。
    • 有機式:資訊是養分,在網絡中自由流動,如同神經系統。組織透過**「通靈力」進行全面的感知(Sense),並依賴「韌適力」讓各個部分能自主、快速地做出回應(Respond)。**
  • 3.4. 對待「失敗」的轉變:從「故障與歸咎」到「回饋與免疫」

    • 機械式:「失敗」是需要被修復的「故障」,必須找到應負責的「零件」(個人或部門)。這製造了恐懼。
    • 有機式:「失敗」是來自環境的寶貴「回饋」,是生命體學習並建立「免疫力」的絕佳機會。這創造了心理安全。
  • 3.5. 成功的衡量標準轉變:從「效率與產出」到「健康與進化」

    • 機械式:成功的指標是產出效率、成本控制、穩定且符合預期。
    • 有機式:成功的指標不再是靜態的產出,而是動態能力的展現:組織的「韌適力」是否增強了?它從「通靈力」所捕捉的訊號中學習的速度是否變快了?

4. 領導者的角色轉變

一個有機式的生命體,無法被機械式地管理。因此,領導者的角色必須隨之進化,其最終職責,是成為組織「通靈力」與「韌適力」這兩種核心能力的首席培育者與守護者。

  • 4.1. 從「裁判」到「首席提問官」
    領導者不再是那個手持計分卡,判定團隊是否達成目標的裁判。他們成為了首席提問官,不斷地用深刻的問題來刺激組織的感知與思考,例如:「這次的『意外』,試圖教會我們什麼?」「什麼是我們必須放下的、曾經讓我們成功的假設?」

  • 4.2. 從「計分員」到「進化嚮導」
    領導者不再是那個緊盯儀表板,確保指標達成目標的計分員。他們成為了進化嚮導首席敘事官,幫助組織理解其混亂、非線性的進化旅程,將每一次的「臣服」與「轉向」,都詮釋成一個關於勇氣、智慧與成長的、激勵人心的故事,從而賦予過程以意義。


上一篇
Day 8.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:覺知力與通靈力,一致性是敏捷組織的真實策略
系列文
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9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